2024年7月21日 星期日

历经风雨后,依然如故的红色花蕾-国画《残蕉坠红》

 历经风雨后,依然如故的红色花蕾-国画《残蕉坠红》


历经风雨后,依然如故的红色花蕾-国画《残蕉坠红》

重量级的绘画,如心灵的钥匙,其卓越的绘画语言、有力度的笔墨,会直触观者的心扉,即使已经麻木的联想之门也会豁然打开。

某年某月的某一天,一幅触目惊心的国画作品《残蕉坠红》直扑眉宇。画面中,暮秋的风,似是沉郁的箫管,悠远寂寂,如泣如诉吹出了茫茫的平沙,无垠的旷野。江涵秋影,荻花瑟瑟,送旅雁南归。秋雨也跟着来了,霹雳啪啦的叩打着芭蕉为箫管伴奏。芭蕉叶上,晶莹的水珠积点成池,摇摇欲坠的蕉叶,吱吱呀呀的咬紧牙关、坚持着。一阵秋风袭来,不堪重负的蕉叶终于慢慢垂下了头,与我一同进入了烟雨梦境。

自古以来,文人雅士就有以芭蕉为题材题诗作画的雅好,随着时间的演变,芭蕉竟成了一种文化意象。宋代诗人李清照的一句“绿了芭蕉红了樱桃”时隔千年,至今仍是那么清新惊艳。绵长的历史长河中,多情善感的文人雅士,被蕉雨惊梦,辗转反侧,雨夜难眠,于是,把缠绵悱恻的心相,化为一首首动人的诗句。有的是表达闺阁的寂寞,如:李煜的《长相思》“秋风多,雨相和,帘外芭蕉三两窠,夜长人奈何?”有的是表达羁旅思乡的愁绪,如杜牧的《芭蕉》,“芭蕉为雨移,故向窗前种。怜渠点滴声,留得归乡梦。”在漫长的历史烟雨中,这些文人雅士似乎把芭蕉的意象意境,都已道尽写绝。

然而,当我推开历史烟雨后的另一扇窗户,看到国画《残蕉坠红》时,那痛快淋漓的笔法、清新独特的意境,顿时刷新了我从前的艺术观念。

画面上,一株风雨过后的芭蕉,已被摧残得凌乱不堪,树干似乎已被扭曲撕裂,阔大的蕉叶也低垂欲折,本来一具婷婷玉立的鲜活生命,已是满目伤痕,似乎已经没了存活的希望。可是,枝干上方一朵饱满的花蕾,却鲜艳欲滴,令人惊奇,这丹心一样的花蕾仿佛没有受过任何伤害,在历经风雨沧桑后,依然完美如故。她存留枝头,仿佛就是为了照亮人间、点醒良知。

国画《残蕉坠红》的用笔浑厚自然,墨色华滋苍润,笔触铮铮如刮铁般,这一系列痛快酣畅的绘画语言,为构筑画面意境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。这就是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国画《残蕉坠红》带给我们的精神感悟与审美超越。在中国绘画史上,屈指可数的艺术巨匠的作品,才可演绎出如此深邃的哲思与意境,才具有超越古今的旷达境界。

撰稿/亚明

历经风雨后,依然如故的红色花蕾-国画《残蕉坠红》

此文章鏈接:https://hhdorjechangbuddhaiiidharma.com/2024/04/17/%e5%8e%86%e7%bb%8f%e9%a3%8e%e9%9b%a8%e5%90%8e%ef%bc%8c%e4%be%9d%e7%84%b6%e5%a6%82%e6%95%85%e7%9a%84%e7%ba%a2%e8%89%b2%e8%8a%b1%e8%95%be-%e5%9b%bd%e7%94%bb%e3%80%8a%e6%ae%8b%e8%95%89%e5%9d%a0%e7%ba%a2/

#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 #第三世多杰羌佛 国画 #《残蕉坠红》

沒有留言: